科技助力教育,猿辅导发布新一代教育智能硬件产品小猿学练机 | 100万承诺发布背后,是正宗泰米品牌香纳兰与消费者的“双向奔赴” | 华为云田奇:大模型是人工智能的操作系统 | 大运新能源: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市场 持续打造核心品牌力 | 华为云田奇:如何炼成盘古行业大模型 | 提升客服服务质量,自如入选北京AI大模型应用典型案例 | 昇腾AI大模型训推一体化解决方案发布 引领行业智能化升级 | 中国电子董事长曾毅出席BCS2023:以内生安全为主 推动安全和系统融合发展 | 猿辅导小猿学练机AI加持,助力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目的 | 马骑顿校服——以美育人 向美而生 |
 
当前位置: 图库>

研究发现1800万年前犀牛与众不同的迁徙路线

发布时间:2021-11-26 13:26:30  |  来源:新华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科学频道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记者金地、张泉)记者23日从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团队在山东山旺盆地发现了约1800万年前的并角犀骨架化石。据此,研究人员揭示了这类犀牛由欧洲至东亚与众不同的迁徙路线。相关成果已在线发表在国际期刊《亚洲地球科学:X》上。

山东山旺盆地发现的并角犀骨架化石 (中科院古脊椎所供图)

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邓涛介绍,并角犀因为其左右两侧的鼻骨前端各有一个小型的隆起角座而得名,是一类生活在森林中或森林边缘的犀牛。它们体长2米左右,与人们在动物园可以见到的印度犀体型相当。并角犀的上嘴唇较长且有发达的门牙,便于从树上或灌木摄取叶子和嫩枝,提高采食效率。

山东山旺盆地发现的并角犀头骨化石 (中科院古脊椎所供图)

“并角犀的化石记录最早出现在2500万年前的欧洲,在1600万年前灭绝。此次发现的化石距今约1800万年,包括完整的头骨、椎骨和四肢骨。”邓涛说,在当时,青藏高原已经隆升至3000米左右的高度,动物想跨越青藏高原非常困难,但并角犀具有较强的迁徙能力和适应能力,从西欧一直迁徙到东亚。

此次研究发现,并角犀的迁徙路线与同时期的许多犀牛类群不同。邓涛解释,大部分亚洲与欧洲共有属种的迁徙途经青藏高原的南缘,但并角犀更有可能是从青藏高原的北缘经由中亚,抵达东亚。

山东山旺盆地发现的并角犀脚骨化石 (中科院古脊椎所供图)

“青藏高原南缘环境温暖潮湿,比较适合大型哺乳动物生存。”邓涛解释,而中亚和山东山旺盆地都发现了并角犀化石,它们在欧洲和东亚之间迁徙途经青藏高原北缘是最近的路线。北线的环境相对寒冷,对动物的适应能力有较高要求,并不是每个犀牛类群都能在此驻足停留。并角犀有发达的门牙,采食效率比较高,因此能在中亚地区繁殖生存并留下化石记录。

晚渐新世到早中新世并角犀属在欧亚大陆的分布和可能的迁移路线。(中科院古脊椎所供图)

据介绍,此次发现化石的山旺盆地,在1800万年前是一个火山口湖。当时此地气候温暖潮湿,湖内藻类生长旺盛,周围植被茂密,动物种类繁多。因此保存了十分精美、丰富的动植物化石,包括大量完整的植物叶片、鱼类、蛙类、鸟类,以及完整的大型哺乳动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