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昕鲲鹏为国家防疫工作贡献技术力量 | 助力跨越数字鸿沟,让更多“老朋友”迈入数字世界 | 同心守望助力抗疫,青石幻城《我们的免疫屏障》数字藏品5月上线 | Style3D X Lever Style:上市公司商业价值链攀升的奥秘 | IDC:天翼云2021年下半年公有云IaaS第一梯队增速第一 | 冰雪运动余温未降,什么值得买陆地冲浪GMV同比提升17倍 | NewLink RPA系列通用型产品 有望助推信创应用侧深化发展 | 江陵:积极开展“世界计量日”宣传服务活动 | 江陵:启动“你点我检”进校园活动 | 江西信丰:“三步法”助推营商环境再优化、再提升 |
 
当前位置: 前沿科技>生命医学>

医药学的瑰宝 走进神奇的藏药

发布时间:2022-05-18 06:49:03  |  来源:中国网科学  |  作者: 李啟恩 胡月  |  责任编辑:科学频道

文/李啟恩 胡月

神奇的藏药并不神秘,它有一套严谨而系统的理论体系,用于指导药物生产和临床用药,其中最具代表的当属藏药药理学。藏药药理学是一门逻辑性和辩证性很强的自然学科,其以“五源”为哲学思想和物质基础,通过辩证分析药物的“六味”“三化味”“八性”和“十七效”等药性理论,灵活应用每味药材的“味效”和“质效”,科学指导炮制加工和方剂配伍,以达到提高临床疗效和降低不良反应的目的。

李啟恩博士(青年岐黄学者,现任青海大学藏医药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藏药资源与药理研究)认为,藏药药理学是一门认识药材性味功效,指导药材炮制加工、方剂配伍和临床用药的传统学科。它以藏族传统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为基础,在“机体-疾病-药物”三者本质一致性内在关联哲学思维指导下,基于“五源”理论,解释药物的性味功效、炮制加工、方剂配伍及治病原理。

图片1.png

高原濒危道地药材打箭菊(Pyrethrum tatsienense)人工育苗研究

传承国医国药 诵读藏药炮制歌诀

藏药炮制是在藏药药理学理论指导下,综合藏医治疗学和病机学理论,采用单纯的煅、烧、煮等物理学方法,发酵等生物学手段,辅料或药物炮制等化学手段及联合采用物理学、生物学和化学手段,改变某味药材的“五源”组成,从而改变其“六味”“八性”“十七效”,以达到提高临床疗效和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目的。

“五源”是构成药材及其味、性、效的物质基础。在药材的形成过程中由于“土源”“水源”“火源”和“风源”的不同比例组合,形成不同的药材以及依赖于药材的药味、药性和药效。然而,在现实生活和临床实践中,立即确定某一药材为“土药”还是“水药”显得相当困难,但通过味觉品尝来确定某种药材为“六味”中的甜味药还是酸味药,则显得相对简单和可行,因此,便有了“六味”理论,基于“六味”理论推理演绎出“八性”“十七效”,且为满足临床辩证用药提出了“味效”和“质效”理论,最终形成了系统的藏药药理学理论体系,以指导藏药炮制加工、配伍生产和临床用药。

图片2.png

青藏高原典型高寒道地藏药材尼泊尔黄堇(Corydalis hendersonii)

藏药性味归属指导绿色健康

藏药的“味效”是指基于“六味”理论的“八性”和“十七效”,其意义在于在藏药药理学和病机学之间筑起一座桥梁,将药性和疾病属性有机衔接,以指导药物生产和临床用药。藏药的“质效”是强调每一种药材功效的差异性。根据藏医药学理论,由于各类药材都由“五源”组成,药物之间必有一定的共性和规律可循,比如“六味”“八性”“十七效”等,在实现实践中根据实际需要可以灵活归纳和演绎,以做到个性化应用;同时,在每一种药材的形成过程中,由于“五源”的“土、水、火、风、空”等各源素所占比例不同,不同药材虽然有相同的药味,但性质和功能却各不相同,这些差异性就是藏药的“质效”。简而言之,“味效”是指具有相同药味的一类药材之共有功效,“质效”是每一种药材特有的具体功效,二者之间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藏医临床用药中虽然有单味药材直接煎汤服用的习惯,但毕竟是少数,因为藏医学认为组成方剂的药味越小其药效越快越烈,但不良反应也越大。因此,通常藏医临床用药都由两味及以上的药材进行配伍后方可用药,这一指导原则便是藏药配伍理论。藏药配伍理论涉及很广,但基于藏药药性理论的配伍理论主要有三种:分别是“药味配伍”“药性配伍”和“化味配伍”。

其中“药味配伍”是以“六味”理论为指导进行的配伍,目的是使配伍方剂的功效发挥遵循“味效”理论,用于治疗相应的疾病;“药性配伍”是指根据药材的“质效”进行配伍,配伍的方剂主要发挥基于“质效”理论的作用;“化味配伍”是指根据每一味药材被消化后的味及基于该味的药性进行的相应配伍。

图片3.png

青藏高原高寒道地藏药材乌奴龙胆(Gentiana urnula)

藏药有「八性」属性各不同

根据藏医药学“五源”理论,每一种药材的组成中都有“土、水、火、风、空”这五种源素,只是在不同的药材中各源素所占比例不同而已。因此,藏药药理学以组成药材的主要源素为依据,将药物分成“土药”“水药”“火药”和“风药”,其中“土药”具有“重、稳、钝、润、腻、干”6种属性;“水药”具有“稀、凉、沉、钝、腻、柔”等6种属性;“火药”具有“热、锐、干、糙、轻、腻、晃”等7种属性;“风药”具有“轻、晃、凉、糙、清、干”等6种属性。而作为“五源”之一的“空源”,以“共有源素”角色分布于“四源”药物之中,提供所有药物形成和发展所需空间。

藏药药理学根据“土药”“水药”“火药”和“风药”所具有的基本属性和藏医“隆”“赤巴”“培根”三种基本疾病的典型属性,从“土药”“水药”“火药”和“风药”这“五源”药属性中概括出了“重、腻、凉、钝、轻、糙、热、锐”8种药性,称为“八性”,主要针对藏医“隆”“赤巴”“培根”三种疾病的主要属性,具体为“八性”中的“重、腻”二性主治“隆”病,“凉、钝”二性主治“赤巴”病,“轻、糙、热、锐”四性主治“培根”病。

藏医学根据疾病的“五源”基础,将“隆”“赤巴”“培根”三病的属性细分为20种,即“隆”病具有“糙、轻、寒、细、硬、晃”6种属性,“赤巴”病具有“较腻、锐、热、轻、臭、泻、湿”7种属性,“培根”病具有“腻、凉、沉、钝、润、稳、粘”7种属性。为主治上述“隆”“赤巴”“培根”三种疾病的20种属性,藏药药理学从药物“八性”中推理演绎出“润、沉、温、腻、稳、寒、钝、凉、柔、稀、干、清、热、轻、锐、糙、晃”等17种功效,简称“十七效”,作为认识药物功效和指导临床用药的理论基础。

图片4.png

青藏高原高寒道地藏药材苞叶雪莲(Saussurea obvallata)

藏药有「六味」各自有千秋

藏医学认为,包括药物在内的所有物质都由“土、水、火、风、空”五种源素即“五源”构成。“五源”是药材及依赖于药材的药味和药效的物质基础,即任何一种药物的形成都依赖于“五源”,由“五源”通过不同比例组合形成形形色色的药物。

虽然每一种药物的形成都离不开“五源”中的每一种源素,例如,在任何一种药物的形成过程中,“五源”中的“土源”提供固化作用、“水源”提供湿润作用、“火源”提供温热作用、“风源”提供动能作用、“空源”提供形成和发展所需空间。但由于每种药物的生成过程中“五源”中的“土、水、火、风”等“四源”所占比例不同,导致药味的差异,产生药味的多样性和药性的多样化现象。

为了便于认识和应用,藏医学在药味理论中只强调药材的主要味(显味),忽略次要味(隐味)。认为“五源”中以“土水”“火土”“水火”“水风”“火风”和“土风”两两为主组成的药材,分别主显甘、酸、咸、苦、辛和涩味,这六种药味在藏药药理学中被称为“六味”。在“四源”形成“六味”的这一过程中,“空源”作为“共有源”,在各药材及其药味的形成中呈总体分布,为各类药材的形成提供空间作用。

图片5.png

作为“青海省藏医药文化交流代表团”成员在比利时(皇家科学院)推介藏医药

领航藏药 凝聚爱与力量

过去,藏医药学为青藏高原人民的繁衍生息做出了伟大贡献,完成了光荣使命,未来,藏医药要勇挑“健康中国”建设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构建重任。因此,当下及今后的藏医学发展中,我们要锚定“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思想航标,坚持“遵古学古、参今用今”发展理念。一方面要尊重藏医药特色理论,认真阐释“五源”和“三因”在生命、疾病和药物认识中的内涵意义,发挥好“六味”“八性”等药性理论在实际临床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要灵活运用高科技手段和现代语言解读藏医理论,揭开藏医药的神秘面纱,多维度展示藏医药的真实世界,并结合社会发展趋势和行业需求,培养出既能遵循藏医药基本规律和藏医药原创思维模式,又能多学科交叉融合应用的新时代藏医药人才,全力推动藏医药事业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