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品牌回归与复兴,将再次竖起中国越野文化大旗 | 中华慈善总会大健康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专家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 | “2024润滑行业绿色发展与产业升级交流大会”圆满落幕 行业盛会 | 第13届(2024)中国航空医疗救援国际会议在上海成功召开 | 扎根白酒业的“长跑者”,用数智化掀起泸酒新风潮 | 产教融合聚英才|华为ICT大赛2023-2024江西省赛颁奖典礼暨华为ICT人才联盟双选会圆满举办 | 那些年我们追逐的越野梦,212越野传奇归来 | 瑞数信息:2024攻防演练四大趋势展望 | 特斯联参编《城市数字基础设施总体框架》获评年度高质量团体标准 | 七十载风华,铸就212越野传奇 |
 
当前位置: 前沿科技>科技生活>

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 第三届浙江青年科学家开放日举行

发布时间:2024-05-27 14:03:53  |  来源:中国网科学  |  作者:  |  责任编辑:科学频道

5月25日,为庆祝第八个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到来,第三届浙江青年科学家开放日在之江实验室举行。本次活动以“开放合作,洞见未来”为主题,来自英国、西班牙、德国、比利时、中国的30余位中外青年科学家、科研机构和科技型企业代表围绕“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培养”等话题开展互动交流,探索创新路径,寻觅科学之美。

本次活动由浙江省科协、之江实验室、西湖大学、中国美术学院、阿里云智能集团指导,浙江省青年高层次人才协会、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秘书处共同主办,延续开展“科学之光思辨”“科学之问对话”“科学之美展览”三大板块,设秒聚青科演讲、青年创新与中欧合作沙龙、人工智能与生产力沙龙、科学之美展览。省科协党组成员、秘书长郭寄良,之江实验室党委副书记赵新龙,比利时皇家医学科学院院士Piet Herdewijn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之江实验室副主任郑宇化主持。

从Transformer的问世到ChatGPT的出现,再到Sora的诞生,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加速演进,成为推动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在上午举行的“秒聚青科”演讲环节,来自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生物计算、光互联、数字媒体等研究领域的8位海内外青年科技工作者以“人工智能+”为主题做沉浸式演讲,分享人工智能在原始创新、艺术创作等不同领域的前沿实践和独特洞见。

司法、金融、教育、制造……众多科技工作者们正将人工智能带入更多的细分应用领域。数据显示,每个法官每年平均要审判大概300-400个案子,其中,很多是金融借贷、交通肇事等较简单、重复的案例。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系副主任况琨在演讲中提到,科研人员们正在提出通过人工智能去赋能司法提速生效,以及提升模型的可解释性和公平性。

在几位青年科研人员的介绍中,不同的机构、高校都期许将AI发展成普惠、大众的服务。正如西湖大学工学院研究员、自主智能实验室负责人于开丞在演讲开头所说,尽管“人工智能+”主题和科技非常相关,但更息息相关于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

曾有“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而今“科技之桥”已跨越国界,将远在欧洲的知名大学与研究机构,与浙江省内蓬勃发展的高等学府及科研前沿力量进行连接。在下午举行的青年创新与中欧合作沙龙上,中欧高校、科研机构代表以青年创新、学术成长、国际合作为主线,围绕“连接科技、文化与创新,推动全球和谐发展”议题开展交流、探讨合作,实现中欧跨越地域的“双向奔赴”。沙龙分别由西湖大学国强讲席教授、副校长仇旻,德国Fuvision科技孵化器创始人杨莉女士主持。8位国内外的教育“大咖”依据自己所在国家和学校的教育情况发表自己的独特洞见,助力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思维创新与学术成长。

近两年,在浙江省科协、西湖大学等单位的共同努力下,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连续成功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办欧洲专场,与包括16所欧洲知名大学和11家欧洲科研单位等在内的40余家机构建立紧密联系,并与欧洲科学、工程与创新大学联盟,瑞士西北应用科学与艺术大学,塞尔维亚克拉古耶瓦茨大学等7家大学和科创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更好发挥国际民间科技交流优势,协调国内国际两种创新资源联动,开展国际科技人文交流和青年创新合作。

由阿里云智能集团主筹办的人工智能与生产沙龙,聚焦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等前沿技术,从AI赋能产业升级,到AI驱动艺术创造,再到医疗健康的智慧解决方案,国内外嘉宾深度剖析人工智能如何重塑生产力,解锁机遇与挑战,跨越技术与产业的边界,促进东西方智慧的碰撞交融,共同勾勒AI赋能下的未来蓝图。沙龙由阿里通义AI主持。

今年的“科学之美”展览设“技术之韵”“科学之诗”“设计之问”三大板块,由中国美院创新设计学院承担总执行及相关活动策划,来自中国美院、西湖大学、之江实验室、阿里中心的近百件作品采用影像与实物相结合的展示形式,呈现艺术与科学在创作中的融汇。

同期举行的还有之江实验室开放日“科学漫游”,青年科研人员带领社会公众开展智能计算赋能科学研究的科普课堂,带领参观微纳加工中心和材料实验平台,沉浸式感受智能计算赋能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