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癌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公敌。国家癌症中心发布最新统计数据,目前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为406万,每年癌症死亡约241万,相当于每分钟约有8个人会得癌症。
我国高度重视癌症防治工作,并对癌症等四类重大慢性病发起了攻坚战。目前,我国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已经从10年前的30.9%,上升到目前的40.5%,但遗憾的是,我国整体癌症粗发病率仍持续上升,癌症粗死亡率也仍然呈现上升趋势,癌症实际负担沉重,防控形势严峻。
对于凶险的癌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至关重要。而现代医学影像学已成为临床医师的眼睛,使多种疾病的诊断更准确、更及时。
分子影像是精准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肿瘤等重大疾病的早期诊断、分期、预后评价、个体化治疗以及疗效监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各种分子影像模态当中,核医学PET/SPECT显像率先进入临床应用,其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发明的18F-FDG PET/CT,是目前多种恶性肿瘤临床影像诊断与分期的标准之一。然而近年来,PET显像临床应用并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在于相关药物制备相对复杂,临床检查费用高,影响其在我国推广普及。
据了解,PET/CT设备价格高昂,一般在千万至数千万元级别;而对于患者来说,单次检查价格基本都在6000到10000元,且绝大多数区域不在医保支付范围。而与PET技术相比,核医学分子影像技术SPECT的设备及药物成本较低,在临床中的普及程度更高。但因为缺少类似18F-FDG这样有效的SPECT肿瘤显像剂,限制了SPECT技术在肿瘤诊断和疗效评价方面的应用。可喜的是,我国已有首个自主研发的用于肿瘤SPECT/CT显像诊断的1类创新药99mTc-3PRGD2,其已完成三期临床试验,即将申报上市。这是国际上第一个用于SPECT显像诊断的广谱肿瘤显像剂,该药物的研制成功,将改变核医学SPECT/CT影像技术不能用于肿瘤诊断、分期和疗效评价的现状,同时显著降低核医学肿瘤临床检查费用,使更多中国患者受益。
这一药物是由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分子影像学分会主任委员王凡领衔研制。在研制过程中,王凡研究团队提出“间隔基团修饰”策略,提高了肿瘤对显像药物的摄取,同时也改善了药物的体内药代动力学性质,对今后其他放射性靶向诊疗药物的研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研究团队还建立了一套高效、稳定的99mTc标记体系,为今后其他99mTc药物的研制奠定了基础。今年7月,教育部颁发了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王凡团队获得了技术发明特等奖。
99mTc-3PRGD2临床试验首席专家、北京协和医院医学科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朱朝晖教授在临床III期试验结果发布时介绍说,99mTc-3PRGD2安全性良好,在肺部病灶的良恶性鉴别方面,以99mTc-3PRGD2为显像剂的SPECT/CT与18F-FDG PET/CT没有显著性差异。在肺部肿瘤淋巴结转移判断方面,99mTc-3PRGD2 SPECT/CT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均优于18F-FDG PET/CT。这也意味着,它除了对肺部肿瘤良恶鉴别诊断的准确性同18F-FDG一致,还可能弥补增强CT对肺部肿瘤淋巴结转移灶的漏诊以及18F-FDG PET/CT对肺部肿瘤淋巴结转移灶的误诊。
更值得关注的是,与PET影像技术相比,SPECT设备普及率高、药物制备简单、临床检查费用低,99mTc-3PRGDSPECT/CT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不言而喻。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核医学装备与技术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李方教授也曾表示,该成果是我国显像剂的重要原始创新,99mTc-3PRGD2用于SPECT/CT显像,其临床诊断费用一定比PET/CT便宜,对于我们国家特别是对于基层医院,这将是一个福音。
据悉,在我国,核医学走过了60余年的发展历程,已经实现了从进口依赖到国产化替代,这是一个飞跃。接下来,如何从国产化替代到自主创新,将是我国核医学未来的发展重点。
另据悉,我国放射性药物研制进展缓慢,自主原创性放射性药物缺乏。临床使用的放射性药物大部分为国外仿制药物。国家原⼦能机构、科技部、公安部、⽣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卫⽣健康委、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药监局等八部门于2021年联合发布的《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中曾指出,中国的核医学市场以仿制药为主,创新性稀缺。从这个角度来看,99mTc-3PRGD2的研制成功无疑是一个飞跃,也是中国核医学自主创新的一大突破。但从整体角度来看,我国核医学发展水平与国际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的,主要原因涉及人才供给不足、药品管理政策限制、学科建设滞后、刻板观念影响如谈“核”色变等各个方面。专家认为,《规划》的出台,也正显示出我国加速推进核医学高质量发展的决心。《规划》中要求,2025年国家要实现三级综合医院核医学科全覆盖,到2035年实现核医学科“一县一科”;并将核医学诊疗类医疗服务价格纳入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中统筹考虑;同时加快医用同位素、放射性药物及核医学特色学科建设,培养一批技术人才及管理人才。可以预见,属于核医学的春天即将到来。(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田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