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诊断是临床医生的“眼睛”,在普通人眼里的黑白照,在医生眼里就是诊断疾病的信息入口。近年来在数字浪潮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医院将拍片的影像及病理资料图像上传至云平台,医生或患者不依靠传统胶片也能看到拍片影像。那为什么在我国目前电子影像没有完全替代传统胶片呢?
传统胶片让患者看病更精准
胶片承载着各类影像检查的结果,是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有重大帮助的医学数据。而且胶片技术成熟,拥有统一的质量体系和安全标准,作为影像记录介质,传统胶片作为一类医疗器械接受监管。
根据2017年10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最新修订的《医疗器械分类目录》,有关影像记录介质的规范就指出,CT、MRI、CR、DR等需要用于诊断依据的医疗影像,要采用激光胶片(含银盐)和热敏胶片。
而国家有关部门对于云电子胶片及报告系统的认定是:“患者可通过手机查看电子胶片及浏览报告,软件提供的信息不作为医生诊断和治疗的依据。该软件不具备对报告、胶片的处理功能,仅供患者自己查看。”医疗质量安全无小事,这也是目前很多医院尽管使用了数字影像服务,依然选择保留医用胶片供患者选择的重要原因。
转诊等场景下传统胶片依然可发挥重要价值
在国家互联网政策推动下,不少云胶片企业提供数字影像服务,因为标准不统一,这就造成了医院之间、跨区域之间无法达到真正的互联互通。而且大部分医院都采用内网进行物理隔离,互联互通受限较大;如果仅仅通过患者手机端进行转诊阅片,手机的分辨率跟影像要求的分辨率相差甚远,可能造成误判漏判。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一直是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发展的痛点,在推动数字医疗影像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数字信息化不足的偏远地区。鉴于其直观性,以及国内所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均配有观片灯等影像浏览阅读的便利性,传统胶片在转诊与会诊等场景下依旧有无可替代的优势。
当然,数字影像服务因其网络传输便利性和低成本,无疑是未来发展方向。但是,传统胶片目前仍具有不可取代性。数字影像服务、全国统一电子病历等的发展仍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有关部门不断完善标准和质量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