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医疗癌痛全程管理项目”培育单位培训会在天津市武清区人民医院启动 | “羽”会天下客 龙聚古盐都 ——2024赛季“双羽天下”羽毛球巡回赛(自贡站)火热开赛 | 全国高等学校临床药学专业第三轮规划教材《临床药学导论》(第3版)第二次审定稿会议召开 | 产品覆盖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慧眼视讯发布多款创新性的产品及应用 | 第21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 在盐城草房子隆重颁奖 | 第一届数字生态共创平台建设高端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 海信三色激光再获大奖 最新成果Vidda C2系列全网热卖中 | 梅花映华夏 梅香传千古:从书法器具中续论梅花与中国文化 | 无惧高温“烤”验 大兴园林人用汗水守护城市绿茵 | 天慕然新中医产业联盟峰会圆满举办 |
 
当前位置: 新闻>滚动>

梅花映华夏 梅香传千古:从书法器具中续论梅花与中国文化

发布时间:2024-08-13 11:23:53  |  来源:中国网科学  |  作者:  |  责任编辑:王琦

雅俗梅印:物质文化中的梅花

如上所述,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在自然界中以其傲骨凌霜的姿态示人,更在物质文化中以书画、金银器、瓷器、纺织品等各种形式展现其意蕴。

(一)书画

自宋代开始,梅花便成为绘画中流行的题材,元明时期更是达到了顶峰。画梅的历史大致经历了两个时期,两个时期以水墨画梅的出现为界。第一时期是画梅的萌芽和发展初期,分为实用工艺绘画、花鸟画发展初期工笔画主导两个阶段;第二期为水墨写意为主流的时期,这一时期经历了两宋时期墨梅艺术的确立和初步发展、元代王冕等人对墨梅写意情趣和表现格局的拓展、以及明代后期梅花大写意风气的出现与发展的阶段。

画梅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经学、小学及本草类图谱中的梅树、梅实图像。晋代郭璞注《尔雅》时,曾制作图赞,可能包含了梅花图像。南北朝时期,随着梅花欣赏的发展,实用工艺和日常生活中开始出现了梅花题材的装饰。如东晋南朝时期,谢安修缮宫殿时在梁上画梅花以表嘉瑞,南朝宋武帝寿阳公主的梅花妆也成为后人仿作的对象。

唐五代是中国花鸟画发展的关键时期,梅花成为当时花鸟画中最常见的题材之一。边鸾、萧悦、于锡等画家都有涉笔画梅之作。晚唐五代时,花鸟画长足发展,画家数量增多,题材更为广泛,技巧风格也日趋多样。黄笙、徐熙等画家的作品中,梅花题材颇受喜爱,体现了花鸟画的基本艺术面貌。

北宋后期,随着咏梅诗影响的扩大,梅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欣赏,其闲静淡雅的神韵逐步成为人们的共识。反映到绘画领域,梅花题材越来越受到画家的重视,审美地位不断提高。墨梅的创始者为衡州花光寺长老仲仁,其画风典型地体现了当时新兴文人画戏墨写意的精神。

南宋时期,墨梅作为文人画新兴的类型,吸引了艺术家们的创作热情。扬无咎改变了墨梅画风,创立了新的画梅技法,影响了后世的墨梅创作。南宋初期的墨梅画家以仲仁影响下的那些僧人画家为主,流行仲仁小幅疏枝、墨渍花头、皴法写干的禅僧苦硬画风。此时画作黄大舆《梅苑》、范成大《范村梅谱》、赵孟坚《梅竹谱》、张镒《玉照堂梅品》、扬无咎《四梅图》(图表六)以及宋伯仁《梅花喜神谱》(图表七)均是现存最早有关梅花的书画。



图表六 南宋扬无咎《四梅图》 藏于故宫博物院



图表七 南宋《梅花喜神谱》

梅花题材特色在于其独特的季节性,通常在寒冷的冬季绽放,象征坚韧和高洁。梅花形象简单而淡雅,花型主要有单瓣、复瓣两种,色彩则有白、红、黄、绿等不同。在文人画中,梅花常以墨色表现,强调其清雅脱俗的品格。水墨写意自此之后成为画梅艺术发展的绝对主流(图表八),文人画家通过水墨的运用,表现梅花的幽姿形象。书法笔意的运用使画梅越来越远离写实的形态,越来越形式化、符号化,构图的繁简蔬密、点线的组合走势、笔法的偏正方圆、墨色的浓淡虚实成了表现的有效手段。



图表八 清汪士慎《墨梅图》卷 藏于故宫博物院

(二)金银器

金银器中也有大量梅花的应用,自唐代到清代,梅花不仅是自然美的象征,也深深融入人们的审美与文化生活中。



唐代金银器皿中已有五瓣造型,但直至宋代金银器皿中五瓣造型才与梅花有了更为明确的联系(图表九)。特别是南宋四川平武窖藏出土的五曲梅花银盏(图表十),其外形模仿盛开的梅花,盏外壁錾刻梅花,以梅花枝干为造型的把手,自然地与盏壁錾刻的梅花相连,展现了梅花装饰之美。

纹饰方面,梅特别与月相结合,形成月影梅纹、梅梢月纹,一树横斜的梅枝、一弯新月和卷舒的流云,营造出“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意境(图表十一),南京江浦县黄悦岭张同之墓出土月影梅花盘盏便是此例。松、竹、梅组成的“三友”图案也极为流行,如南京邓府山明佟卜年妻陈氏墓出土的镀金银腰带(图表十二),其银版上模印有松针、竹叶、梅枝构成的“三友”图案,象征着品格的高尚。

工匠们运用錾刻(图表十三)、锤打、浮雕、模印等多种工艺,精心刻画出梅花的细腻纹理和复杂形态,通过立体的浮雕和透空的镂空,增加了装饰的层次感和视觉冲击力,使得金银器上的梅花装饰不仅美观,更富有生命力和艺术表现力。



(三)陶瓷器

在古代陶瓷器方面,梅花也同样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在宋代达到了高峰,并在元、明、清各代继续发展和演变。

唐代的梅花纹饰初现,通常以朵花形式排列(图表十四),整体风格富丽华美、丰满圆润,梅花纹饰也与之相似圆润而丰盈。



图表十四 唐三彩梅花盖盒 大英博物院藏

宋代是广泛将梅花纹饰应用于陶瓷器的时期,随着宋代梅花画谱的流行,陶瓷装饰开始受到文人画的显著影响,陶瓷的梅花纹由图案化向绘画性的转变(图表十五)。装饰工艺变得丰富多样,包括刻花、剔花、印花等。龙泉窑青瓷上的刻花梅花纹饰线条流畅,釉色滋润含蓄,通过凹凸刻划展现了青瓷装饰的艺术水平。吉州窑(图表十六)则以剔花装饰梅花,黑釉与露出白化妆土形成的黑白分明,纹饰清晰,具有浅浮雕感。此外,吉州窑还采用了釉下彩绘技法,将彩绘与剪纸、贴花装饰结合起来,表现更为丰富。



元代制瓷业在宋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青花装饰技法的成熟使得梅花纹饰进入了以绘画表现技法为主的时代。元代的写意梅花纹以中国画用笔形式(图表十七),画风简练,线条潇洒酣畅,通过青花描绘,将梅花纹饰演绎到一个高峰。



明代制瓷业进一步发展,永乐、宣德年间梅花文装饰仍以青花为主。前期的梅花纹多从元代青花演绎而来,洪武时期以写意变形相结合,绘画严谨而工整。永乐(图表十八)、宣德梅花纹绘画多以双勾填色的方法绘成,采用小笔,常常出现深浅不一的笔触痕迹,加强层次感。成化、弘治、正德三朝官窑青花已成化为主,梅花纹饰更趋于轻松愉快,疏简柔美,装饰技法以双线勾勒为主,长笔平涂填色的方式和一笔勾勒点划的方式兼用,呈现出一种飘逸淡雅的风采。明晚期(图表十九)以梅花装饰的瓷器除了青花外,还采用了五彩等多种工艺,但梅花纹饰更为粗犷写意。德化窑更在此时发展出梅花杯并影响至清代(图表二十),器物外壁贴塑梅花,应仿自犀角雕(图表二十一)。





清代景德镇制瓷业达到了极致,康熙时期的冰梅纹饰尤为著名(图表二十二)。冰梅纹又称“冰裂梅花纹”,以仿宋官窑冰裂片纹为地,并于其上画朵梅或枝梅。康熙冰梅纹盖罐是典型的冰梅纹作品,通体以青花浓料画冰裂片纹,其间勾画白色梅花,蓝白相映,寒梅吐艳尤显芬芳,颇具文人画风韵。清代的陶瓷梅花纹以其精湛的釉上彩绘形式为世人惊叹,综合了前期的多种工艺,如青花、斗彩、釉里红、五彩、堆雕等,创造出了粉彩、法琅彩、素三彩等多种形式。



图表二十二 清康熙青花冰梅开光异兽图盖罐 故宫博物院藏

梅瓶不仅以其优美的形态著称,更因其与梅花的联系而富有象征意义。梅花以其清雅高洁、傲骨嶙峋的形象,被视为文人墨客精神的象征。梅瓶的器型(图表二十三)恰恰捕捉了这种精神,使其不仅是实用器物,更是文化与艺术的载体。在历代文人雅士的生活中,梅瓶不仅用于插花装饰(图表二十四),也承载着对梅花清骨精神的赞美和追求。这种器型的存在,不仅是对自然美的颂扬,更是对文人精神的一种传承和体现。



图表二十三 明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 南京博物院藏



图表二十四 明陈洪绶《岁朝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梅花,以其清雅高洁和傲骨嶙峋的形象,深受人们喜爱。它不仅是自然之美的典范,更是精神文化的象征。从秦汉之前的实用阶段,到汉晋隋唐的审美兴起,再到宋元明清的文化象征,梅花的发展是文化积淀的历程。在诗词歌赋中,梅花以其坚韧不拔的形象,成为情感和理想的表达。它象征着孤傲独立、卓然不群的士大夫人格,成为文人墨客情感和思想的载体。在物质文化中,梅花的形象广泛出现在金银器、陶瓷器、书画和纺织品中,展现了其深远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梅花,以其独特的文化象征和艺术表现,成为中国文化中永恒的符号。




图表二十五 梅花名胜兴废绵延时代表

(说明:1.按名胜风景出现先后顺序排列;2.实线表示明确记载的连续兴盛期,虚线表示初起、衰落、不连续或传说存在的阶段;3.带*号的名胜不在统计之列)


文/中山大学历史学博士 胡百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