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信院汇川高等工程师学院为学生提供真实场景的实训
深信院学生计丕兴在进行高端大型仪器实操
■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广东探索
“我们愿意开出每月1.5万元的起薪。”前不久,一家知名上市企业主动联系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深信院”),希望从学校毕业生中聘用科研仪器工程师。学校基于深圳市“20+8”产业集群人才需求,凸显信息特色,精准育才。
针对深圳12个产业集群对科研仪器工程师的旺盛需求,深信院携手蔡司、日本电子等知名仪器测验公司,培养高素质人才。学校与日本电子等企业共建实训中心,并与30多家企业合作,开展上万个仪器测试服务项目。受益于此,学生在校就能参与真实的企业研发测试项目,许多学生高端大型仪器实操时间超1000个小时,并获得仪器生产商认证证书。“离校即上岗,毕业即专业”的校企培养模式,为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很多高校、科研院所、产业界输送了紧缺的科研仪器工程师。
深信院面向社会尤其是广大中小企业,提供精准高效仪器测试服务。助力深圳市德瑞茵精密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出性能更高的芯片测试仪器,成长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
近年来,深信院以服务学生成长、服务教师发展、服务产业进步为工作主线,实施“一流协同育人新架构、一流科技研发新形态、一流人才发展新蓝海、一流国际合作新范式、一流办学支撑新体系”办学布局,坚定不移走高适应性、高质量发展之路。学校以育新人战略、深融合战略、强支撑战略、双融汇战略为牵引,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提升层次、拓展格局,夯实内涵、优化治理,追求卓越、积势跨越,打造数智人才培养高地、技术研发服务重镇、职教国际交流窗口、师生发展幸福家园。
育新人战略,在育人模式上精准适应产业数智化
写代码原本是技术活,但人工智能给很多底层编程人员带来了职业挑战。仅靠单线的技术技能和单点的行业岗位培养,难以满足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尤其是新质生产力的人才需求。链主企业在推动数字化场景落地实施方面,需要更多的数字化、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技术人才。传统的“岗课赛证”育人模式急需升级。
“‘自变’如果跑不过‘他变’,现有光彩将逐渐暗淡。”深信院党委书记苗宁礼说,学校地处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得特区改革之先,又得技术之先,学校外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内向适应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要求,自身适应高等学校这一特定组织治理的要求,持续提升人才培养、科技服务等办学任务的适应性。
国家所向、产业所需、深信所能。近年来,深信院与链主企业等高端企业深化人才协同培养。科学素养、工程基础、创新思维、数智技能、系统观念、跨界融合、研发方法、迁移能力,是校企培育创新型复合型现场工程师的重点。
“创新型复合型现场工程师能在复杂应用场景、产品交付过程和岗位技术实践中,分析工程问题,提出项目方案,组织落地实施,开展技术研发,改进工艺流程。”深信院党委副书记、校长王晖说,为育新人,深信院重新审视和建构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新目标和新路径,对育人模式进行迭代,培养广基础、懂行业、强技术、精工具、会开发、重集成的创新型复合型现场工程师。
深信院向新而跃,聚焦新质生产力,走专精特新高发展之路;聚焦“五金”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高端产教融合,服务产业科技创新;聚焦高水平人才,打造强大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强支撑战略,打造有效支撑人才培养的“五金”新基建
因芯片封装和团队合作等能力突出,深信院毕业生计丕兴被一家传感器企业录用为测试工程师。深信院以启发性问题为牵引,引领计丕兴等学生进行小组探究性学习,强化合作互动,协同创新,并在短时间内进行成果展示。实践成果又让学生快速得到学习反馈,进一步提升了自信心和专业技能。
“我校以金专业、金课程、金教材、金师资、金基地建设为主攻,扬起专业建设的龙头,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走实走深。”王晖说,学校以新产业催生新专业、新标准融入新课程、新技术支撑新教材、新工艺汇聚新基地为着力点,推动技术融入场景、单元融入产品、工具融入项目。
如何将专业融入行业做实做深?深信院微电子学院访行业、研岗位、析能力,与50多家集成电路企业的300多位工程师、企业相关负责人深入交流,详细分析集成电路产业链各核心工作岗位的工作职责、典型工作任务和核心技能。基于调研结果,学院与一批顶尖企业合作,精准对接岗位能力需求,构建工作流程式、能力递进式的模块化教学路径。
原来按章节教学,难以有效整合上下游的衔接课程,知识、技能、素养等也难以有机融合。深信院强化系统建构,注重关联知识点和技能点的组合融通,着重增加模块化内容以及完整案例产品的设计开发,形成岗位能力和模块化课程矩阵图。在开发模块化教学内容时,学校着重增加AI大模型应用及开发工具,通过大模型对比,分析关键能力需求,更精准地梳理出能力模块。
基于此,深信院联合企业,将生产工单、操作规范、技术标准等一线清单转化为模块化教学内容。做好模块化教学内容体系后,校企有组织成体系地编制教材,把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标准及时纳入教材。学校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全面优化,开发国家在线精品课程6门,获国家教学成果奖6项,入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56部。
深融合战略,校企联动培育高层次数智化技术技能人才
“我们在学校二楼教室学习封装理论知识后,就到一楼工业级芯片快封中心进行实践操作。”在学校实训时,计丕兴的实践项目与企业芯片封装订单相关。
在封装中心校企共建的真实生产线上,校企双导师进行实践教学,计丕兴等学生通过项目案例、工程实施、产品开发等,真题真做练真功。计丕兴在动手过程中系统融汇所学知识,提升了芯片封装设计、质量控制、设备操作等能力,为如今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近年来,深信院在产教融合广度、维度、深度,以及打造产教融合共同体典范上下功夫,努力贯通产教融合链条,做实产教融合每个环节。学校推动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办学,共谋专业规划、共商培养方案、共做课程开发、共组教学团队、共建教学资源、共办实训基地、共施学业评价、共促学生就业、共用技术平台、共推产教出海,推进产教融合从“点对点”向“面对面”“体对体”扩展。
在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仇晓航指导下,阮子航等深信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学生运用工业机器人,把磁钢片精准插入到新能源车电机的转子中。
深信院与汇川强强联手,成立汇川高等工程师学院。学院以“厚实基础+项目实践+素质赋能”为特色,以产业解决方案为出发点和策源点,联合头部企业深度开展产教科融合育人。在深入实践中,阮子航等通过产品学习、实践动手、研训结合,系统融汇知识点与技能点,对职业导向、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实现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专业成长。
近年来,深信院与链主企业、平台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开展顶层战略合作,共同培养信息技术行业急需的复合型现场工程师人才,推进产教融合高端化、多样化、链条化、生产化发展。学校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16个特色产业学院,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引领高职国产自主可控技术人才培养。学校产教科融合案例作为国家发改部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
胜科纳米(深圳)有限公司的38名工程师中,有7位来自深信院。该公司总经理罗晓丹表示:“深信院的学生凭借学校实验室模拟真实场景的实操经验‘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双融汇战略,变教学科研“两张皮”为“一条链”
在整车生产线上,大负载型机器人如果突发故障,将会导致整条产线停工,造成重大损失。深信院中德机器人学院联合汇川等业内知名企业深入调研,发现平衡缸的磨损和润滑油的泄漏是大负载机器人可靠性、稳定性下降的两大诱因。
在解决这一难题过程中,中德机器人学院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多个相关课题项目。学院采集大量工业机器人运转的数据,指导学生从中识别并标定出可能的故障信号。这不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工业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和潜在问题,还锻炼了他们数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为一所信息技术特色鲜明的职业院校,怎样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走实走深,适应以创新为本质特征的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深信院不断强化与产业链核心企业的产科教融合,联合企业共建技术研发平台,以科技进步和产业技术需求为引领,促进科技资源在学生培养上的开放、科研团队在学生培养上的融合、科研成果在学生培养上的运用。
“作为职业院校来讲,人才培养是首要任务,我们建立机制促进教师科研反哺教学。”苗宁礼说,深信院鼓励教师深入企业一线,紧跟产业技术前端,推动教师和科研团队将研究成果以案例或项目的形式转化为教学内容。学校支持教师以征募学生科研助理、安排科研课题等多种形式,将科研思想、方法、过程和成果融于教学中,师生一起发现新知识、创造新技术、发明新产品。
在产教科深度融合的“炉火”中,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后备人才队伍“炼铁成钢”。近年来,深信院学生获得多个国家赛事的高水平奖项。2023年,学生团队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实现了广东省职业院校“挑战杯”国赛的历史性突破。2024年,深信院学生参赛队与来自全球知名高校的队伍同场竞技,一举斩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提名奖。
5月29日,在深信院第三次党代会上,学校明确了建设“国内顶尖世界知名职业院校”和“中国职业教育办学机制示范校”的目标。今后五年,深信院将高质量实施好党建领航、立德树人、专业争先、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教育开放、智慧教育、聚才强师、共建共享九大工程,努力争当全国职教领域的“弄潮儿”。站在新起点上,深信院将向着“新”的目标进发,以挺膺担当、奋发有为的姿态,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职业教育、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贡献深信院力量。
(申信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