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航旅游集团北京—俄罗斯海参崴首发团启程 | “创新融合 智慧共享”2024年京津冀高校新工科创新成果展在天津工业大学开展 | 中移物联获2024年中国移动"赋能建功"第二届高级网络威胁监测处置技能竞赛三等奖 | 中移物联万防平台助力中电投信息化安全建设 | 中移物联OneNET入选工信部2024年新型数字服务优秀案例 | 中移物联“千里眼”为社区消防安全构筑“AI”防线 | 中移物联入选第十届CNCERT网络安全应急服务乙级支撑单位 | 中移物联产品解决方案亮相2024年中国(南京)数字乡村博览会 | 中移物联助力佛山南海打造社区智慧安消解决方案 | BOE(京东方)独供荣耀首款小折叠手机荣耀Magic V Flip 引领柔性OLED折叠显示新风潮 |
 
当前位置: 新闻>滚动>

“创新融合 智慧共享”2024年京津冀高校新工科创新成果展在天津工业大学开展

发布时间:2024-06-14 14:05:20  |  来源:中国网科学  |  作者:  |  责任编辑:科学频道

为充分挖掘新工科建设过程中的优秀成果,助力优秀建设经验互学互鉴、融合共享,由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主办、天津工业大学承办、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支持的“创新融合智慧共享”2024年京津冀高校新工科创新成果展于6月12日至6月14日在天津工业大学火热举办。来自天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城建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等京津冀高校参与协办。天津市教委、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和京津冀高校有关负责人出席活动。

本次京津冀高校新工科创新成果展设立创新成果展厅、“工程+”传承创新与实践展厅、“艺工交叉·智创融合”展厅和民族服饰艺术与创新研究中心展厅,展出140余项京津冀高校新工科建设成果,类别涵盖多学科本科生毕业设计项目、研究计划项目、项目式课程项目等,既有平台又有单项项目,既有本科生毕业设计、研究计划项目又有项目式课程,平台项目各具特色,内容精彩纷呈、创意十足。

在创新成果展厅,膝关节外骨骼机器人、智能足球捡球机器人、乒乓球收集机器人、智能表情机器人等多种机器人轮番登场;癌灵N号-起死回生、便携式口腔检查牙科椅箱组创新设计、基于域迁移网络的多视图对比学习医学影像报告生成等生命健康领域创新成果一一呈现;纺织科技与功能性服装开发、“堡垒”主动-被动双重防寒保暖服、高灵敏度痕量气体监测智能服装报警系统等项目让人耳目一新。在“工程+”传承创新与实践展厅,集中展示了“纺织特色、自制设备、艺工结合、创新与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训练平台,将元宇宙、增强现实、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传统技艺之中。在“艺工交叉·智创融合”展厅,作品依托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主动聚焦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创新带来的传媒艺术新业态,呈现了数智赋能之下中国传统艺术的数字重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活化的研究及教学成果。在民族服饰艺术与创新研究中心展厅,以“线”为主,贯穿“纺梭”这一主题元素,展示了具有纺织服装非遗特色的最新教学成果和学生作品,为师生充分挖掘纺织非遗文化提供了新的途径。

此外,作为本次展览一大亮点的动态成果展于6月13日举行,该展由学校师生策划演出,创编的节目聚焦艺工融合、医工融合、劳动育美、文化创新等理念,生动展现了新工科建设改革的育人成果。节目内容既包括智能可穿戴、工业材料表演性发光等多学科艺工结合的服装设计,又展示了无人机载救援系统、生命救治胶囊仓等医工融合的生动场景,现代动画技术演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劳动教育成果展演、产教融合音诗画表演令人印象深刻。

“老师和同学们都很有热情,也很有想法,参展项目让观众们大开眼界,拓展了大家对新工科建设的思路,对未来新工科人才的培养我也充满信心。”现场一位观展的教师如是说。

作为承办单位,2018年,天津工业大学颁布实施了新工科建设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先后开设16类本科教学试点班、“天工创新班”,实施“本硕博”贯通式培养计划,开设辅修专业和微专业,实施“新工科”本科毕业设计项目及综合改革,加强多学科师生之间的融合与合作……2024年,学校扩面推进新工科教育改革,这一系列举措的实施,有效打破了学院及专业的屏障,增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了一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

天津工业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工科建设是当前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对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给出的中国应答、中国方案。此次展览促进了优秀新工科建设经验的校际交流与推广应用,为后续天津市新工科扩面推广提供更好的借鉴,注入更多的创新活力。天津工业大学也将以此次成果展为新起点,深入推进新工科扩面建设,交叉融合再出新成果。

(通讯员 陈亚桥 贾冰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