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T与清华大学共办 ACDC 2024七月上海召开 | 哈药公益“传承中医文化 守护学子健康”主题研学活动走进世一堂中医馆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医疗保障局调研西安区域医学检验中心 | 紧握半导体产业发展机遇,中诚国达夯实产业链布局 | 北京康盟慈善基金会美育未来公益基金 大凉山志愿者公益行活动圆满举行 | 天授集团荣获2024年度杰出机构奖 | 用短视频打破信息差,清华学霸组团讲课走红抖音 | 产业转型新引擎:算力如何推动中国产业智能化 | 惊喜亮相~Stokke助力高端月子中心打造“女王式”体验! | 鼎捷“发展新质生产力,开辟数字经济新赛道”主题活动在佛山圆满落幕 |
 
当前位置: 新闻>滚动>

张达颖:中国疼痛科技术比肩国际水平 但普及度待提高

发布时间:2024-06-12 09:30:19  |  来源:中国网科学  |  作者:  |  责任编辑:科学频道

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进步和人民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慢性疼痛问题已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疼痛,作为一种常见且复杂的症状,不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对医疗体系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在国家卫健委能力提升与继续教育委员会疼痛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主任张达颖教授看来,我们的疼痛专业技术服务能力并不逊色于西方发达国家,具备疼痛的综合诊断能力、诊疗技术水平和诊疗创新能力,能够为慢性疼痛患者提供高质量、有效的服务。但由于疼痛科普及度和服务能力的全面覆盖上仍有不足,导致不少疼痛患者仍面临治疗难题。

鉴于此,张达颖强调,我们需要进一步推动疼痛学科的建设,并加大力度培养更多专业人才,以满足广大慢性疼痛患者的需求。“希望通过加强二级医院疼痛科的建设,使更多的专业团队和专科医生能够掌握疼痛科的基本诊疗技术,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张达颖表示。

我国疼痛专业技术服务能力并不逊色西方

提问:请您谈谈当前疼痛科在国内的发展状况,特别是在服务能力和学科普及方面的情况。

张达颖: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特别是自2007年原卫生部确立在二级以上医院设立疼痛科的十几年间,疼痛科在国内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在规模扩张、诊疗服务能力提升以及专家队伍发展方面,我们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我们仍需承认,目前的服务能力仍然无法满足广大慢性疼痛患者的需求。中国拥有数亿慢性疼痛患者,而专业的疼痛科医生数量却不足2万,二级以上医院中疼痛科的普及率也仅维持在40%左右,这与患者实际的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从专业技术服务能力的角度来看,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并不逊色。我们具备疼痛的综合诊断能力、诊疗技术水平和诊疗创新能力,能够为慢性疼痛患者提供高质量、有效的服务。然而,由于疼痛科在学科普及度上的不足,许多患者在寻求及时治疗时仍面临困难。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推动疼痛学科的建设,并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通过加强二级医院疼痛科的建设,使更多的专业团队和专科医生能够掌握疼痛科的基本诊疗技术,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

基层医疗在慢性疼痛诊疗中的作用

提问:基层医疗在慢性疼痛诊疗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张主任:基层医疗是疼痛科发挥作用的重要阵地。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继续教育中心专门成立了疼痛专家工作委员会,其目标是针对疼痛学科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如专业医生的成长和基本诊疗服务能力的提升来开展工作,并设立了多个诊疗服务能力提升项目。

一是已启动县城医疗卫生机构癌痛全程管理精准能力提升项目,项目成立了专家委员会,建立了培训基地,并开展了基层医院的定点培训和筛选工作。一是临床科室超声可视化精准诊疗技能提升项目,进行了基地筛选和项目培训,全面推动基层医院超声可视化精准诊疗技能技术的规范化运用。

此外,在神经组织治疗和关节注射治疗等慢性疼痛诊疗方面,我们也致力于推广便捷、绿色的治疗手段。

由于慢性疼痛患者主要集中在基层,当基层医生掌握了基本的诊疗技能后,他们可能仍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但由于诊断明确,这可以减少患者辗转求医的过程,缩短就医路径,从而节省医疗资源。我们计划与上级医院如三级医院建立医联体,通过专家与基层医院的对接或定向转诊机制,确保患者得到及时、安全、有效的治疗。

2023年2月,国家卫健委发布《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工作方案》,旨在要求二级医院启动疼痛综合管理试点。我们期望通过疼痛的综合管理,使所有二级及以上医院在面对疼痛患者时,能够进行综合评估,优化患者的就医路径,从而提供更有效、更便捷的医疗服务。

未来癌痛治疗的药物研发趋势

提问: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您认为未来的癌痛治疗的药物研发将呈现出哪些趋势?有哪些潜在的新药新技术值得我们去关注?

张主任:未来的癌痛治疗药物研发将更加注重精准化和个性化治疗。我们期望能够研发出更加精准地针对疼痛产生的病理机制的药物,实现个性化治疗。同时,我们也期待在药物剂型和工艺上有所创新,减少药物的不良事件,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和治疗效果。

在潜在的新药新技术方面,多靶点抑制剂、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等前沿技术值得我们关注。这些技术可能通过影响多个疼痛相关靶点或调控疼痛相关基因的表达,提供更全面的镇痛效果。当然,我们也应该关注中国传统民族医药在癌痛治疗中的价值,通过现代科学手段进行深入研究。

最后,除了药物治疗外,我们还需要关注多模式治疗在癌痛管理中的应用。通过结合神经调控、神经毁损等手段,我们可以在减少药物剂量的同时,获得更好的镇痛效果。这些治疗方案在疼痛科的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